媒体看矿区
《中国煤炭报》:从煤矿绞车工到工匠大师
2021-07-07 16:11  

随着产业升级、经济转型,技术越来越先进,人员越来越少,对技能人才技术技能要求越来越高。在这个奋斗的新时代,学习和创新是永恒的主题。我将以工匠大师工作室为新平台,紧贴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需求,进行技术攻关创新,培养出九游(中国)的高技能人才,攻克九游(中国)的技术难题,为矿区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。——杨杰

从煤矿绞车工到工匠大师

——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、淮北矿业集团工匠大师工作室技能培训师杨杰

杨杰,现任淮北矿业集团工匠大师工作室(安徽淮北煤电技师学院)技能培训师、高级技师、高级工程师。这些头衔的背后,是一名扎根煤海30多年的普通工人。从一名绞车司机到高级技师和高级工程师,从默默无闻的无名小卒到远近闻名的“机电大王”,杨杰的成才道路布满艰辛,映照着一名共产党员对初心使命的执着坚守,体现了一名产业工人对匠心精神的不懈追求。

学习从头开始

1984年,杨杰初中毕业,从农村招工来到原淮北矿务局朔里煤矿,被分配到副井提升司机岗位当学徒。

“我学历低,跟着师傅依葫芦画瓢地操作,一旦绞车出现故障,就只能等维修工来解决。我也想学会维修绞车,但找来提升机的结构原理图,打开一看,懵了,图纸符号像天书一样,根本看不懂。”杨杰说。

为了弥补基础知识的欠缺,杨杰参加了矿上的青工文化补习班和青工技术补习班。每天围着机器转,向师傅问这问那,他坚持苦学了两年,成了一名熟练的矿井绞车司机。

在工作之余,杨杰开始自学高中课程、电工基础、电子技术、电力拖动与控制…… “啃”完20多本矿井提升机方面专业技术书籍,积累了5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。

他过硬的技术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大作用。2006年的一天晚上,朔里矿交接班时,井口提升机出现故障,39名工人被困在离井口还有90多米的井筒中。这时最快的办法是改变外部控制线,同时修改提升机程序,而提升机程序是煤矿所有电控中最复杂的。关键时刻,领导找到了杨杰。他认真仔细地修改程序,很快将故障排除,39名矿工安全走出了罐笼。

匠心化为新技

杨杰常说:“工作是创新的源泉,问题是创新的契机。”现场每一个问题的发现、排除,对于杨杰来说都是创造的契机。

2002年,杨杰所在的矿井安装一套高压变频提升电控系统后,变频器工作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。咨询厂家后得知,采用传统安装方法不能满足新设备的需求。针对问题,杨杰潜心钻研,设计出一套新的连接装置,不仅解决了电机在转动过程中轴向窜动及动态响应慢的问题,而且每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百万元。

“很多时候大家觉得习以为常的工作,经过创新,其实都可以做出改变,节约成本、产生效益。”杨杰说。

2013年,在淮北矿业集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,杨杰牵头组建党员创新团队,成功研制出煤矿风井“DNZJGS-01型多功能智能静压供水控制装置”。该装置实现设备自动化控制,直接减少4个用工。这一装置利用废旧闲置备件制作,成本不足1000元,在企业内部推广应用后,每年为企业节省300万元。

围绕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技术难题,杨杰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攻关创新,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成果,为企业创效上亿元,成为煤炭行业为数不多的“亿元矿工”。

甘燃自身效红烛

对党的赤诚之心、对岗位的热爱和执着,促使杨杰在匠心传承的道路上披荆斩棘。

杨杰对自己的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,利用业余时间先后编写了10余本机电专业书籍,印发给工友学习,有些书已成为职业技校和煤矿企业岗位培训的经典教材。

曾有学员问:“能不能把你的绝活像武侠小说中的大侠那样,一下子就传给我,让我迅速增加功力?”别人听了都哈哈大笑,杨杰却把这个玩笑当了真。

为了让绝技绝活能迅速“克隆”,他对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梳理,精心设计了电气故障排查路线图。按照路线图的循序指引,即便是初级工人,也能很快找到故障点并解决问题,实现“一招制敌”。

2010年国内首个以工人名字命名、培训现代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技能的PLC实训工作室“杨杰讲堂”建成并面向矿区开课,填补了安徽省和煤炭行业PLC技术实训教学的空白。如今,经杨杰培训的技能人才累计超过6000人。2018年,淮北矿业集团组建大师团队,杨杰作为核心成员,肩负起为淮北矿区和全国煤炭行业培养九游(中国)知识型、技能型、创新型劳动者的重任。一心扑在培育煤炭行业高技能人才事业上的他,唯愿百花盛开。(宗禾)

来源:《中国煤炭报》 2021年7月6日 4版

关闭窗口
友情链接
请关注官方微信
    人民网     新华网    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
   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    安徽省国资委